日常法律常识100问,为你的生活保驾护航

猛茏 法律知识 2025-03-29 16 0

在现代社会,法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工作、消费还是社交,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法律问题,许多人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这不仅可能导致权益受损,还可能在不经意间触犯法律,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为您介绍100个日常法律常识问题,帮助您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问:什么是合同?

答:合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之间,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依法约定相互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2、问:合同的成立需要哪些条件?

答:合同的成立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合同内容合法;合同形式符合法律规定;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

3、问:什么是无效合同?

答:无效合同是指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而自始无效的合同。

4、问:什么是可撤销合同?

答:可撤销合同是指因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不自由或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当事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的合同。

5、问:什么是违约责任?

答:违约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依法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6、问:什么是侵权责任?

答:侵权责任是指因侵害他人民事权益,依法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7、问:什么是知识产权?

答:知识产权是指法律确认的,对创造性智力成果的专有权利,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8、问:什么是著作权?

答:著作权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专有权利。

9、问: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是多久?

答:著作权的保护期限为作者生前及其死后五十年。

10、问:什么是专利权?

答:专利权是指发明创造的完成人对其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利。

11、问:专利权的保护期限是多久?

答:发明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为十年。

12、问:什么是商标权?

答:商标权是指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享有的专有权利。

13、问:商标权的保护期限是多久?

答:商标权的保护期限为十年,可以续展。

14、问:什么是消费者权益?

答:消费者权益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过程中依法享有的权利。

15、问:消费者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答:消费者享有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赔偿权等基本权利。

16、问:什么是产品质量法?

答:产品质量法是指调整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7、问:什么是食品安全法?

答:食品安全法是指调整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8、问:什么是劳动法?

答: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和劳动行政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9、问:劳动者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答: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安全卫生权、社会保险权等基本权利。

20、问:什么是劳动合同?

答: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为了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依法订立的书面协议。

21、问:劳动合同的期限有哪些?

答: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三种。

22、问:什么是试用期?

答: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用于考察劳动者是否符合录用条件的期限。

23、问:试用期的期限是多久?

答:试用期的期限根据劳动合同期限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24、问:什么是社会保险?

答: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为保障劳动者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的基本生活需要而设立的保险制度。

25、问:社会保险包括哪些项目?

答: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五个项目。

26、问:什么是住房公积金?

答: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为解决城镇职工住房问题而设立的一种长期住房储蓄。

27、问:什么是个人所得税?

答:个人所得税是指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28、问: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是多少?

答: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根据所得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最高不超过45%。

29、问:什么是企业所得税?

答:企业所得税是指国家对企业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30、问:企业所得税的税率是多少?

答: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

31、问:什么是增值税?

答:增值税是指国家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

32、问:增值税的税率是多少?

答:增值税的税率根据商品和服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为13%、9%和6%。

33、问:什么是房产税?

答:房产税是指国家对房产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征收的一种税。

日常法律常识100问,为你的生活保驾护航

34、问:房产税的税率是多少?

答:房产税的税率为1.2%。

35、问:什么是婚姻法?

答:婚姻法是指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6、问:什么是结婚?

答:结婚是指男女双方依法自愿缔结婚姻关系的行为。

37、问:结婚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答:结婚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男女双方自愿;男女双方达到法定婚龄;男女双方没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男女双方没有患有禁止结婚的疾病。

38、问:什么是离婚?

答:离婚是指夫妻双方依法解除婚姻关系的行为。

39、问:离婚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答:离婚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夫妻双方自愿;夫妻双方感情确已破裂;夫妻双方对子女和财产问题达成协议。

40、问:什么是继承法?

答:继承法是指调整继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1、问:什么是遗产?

答:遗产是指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42、问:什么是法定继承?

答:法定继承是指按照法律规定的顺序和份额,由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继承方式。

43、问:什么是遗嘱继承?

答:遗嘱继承是指按照被继承人生前所立遗嘱,由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继承方式。

44、问:什么是侵权责任法?

答:侵权责任法是指调整侵权责任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5、问:什么是侵权行为?

答:侵权行为是指因侵害他人民事权益,依法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行为。

46、问:什么是民事诉讼法?

答:民事诉讼法是指调整民事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7、问:什么是民事诉讼?

答: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

48、问:什么是行政法?

答: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9、问:什么是行政处罚?

答: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给予的行政制裁。

50、问:什么是行政许可?

答: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51、问:什么是行政强制?

答:行政强制是指行政机关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目的,依法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等采取的强制措施。

52、问:什么是行政复议?

答: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活动。

53、问:什么是行政诉讼?

答: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活动。

54、问:什么是刑法?

答:刑法是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55、问:什么是犯罪?

答: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56、问:什么是刑事责任?

答:刑事责任是指犯罪人因犯罪行为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57、问:什么是刑罚?

答:刑罚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依法判处的剥夺一定权益或者强制其从事一定行为的法律制裁。

58、问:什么是有期徒刑?

答:有期徒刑是指剥夺犯罪分子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并强制其在监狱内服刑的刑罚。

59、问:什么是无期徒刑?

答:无期徒刑是指剥夺犯罪分子终身人身自由,并强制其在监狱内服刑的刑罚。

60、问:什么是死刑?

答:死刑是指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

61、问:什么是缓刑?

答:缓刑是指对犯罪分子判处刑罚,但是暂缓执行,给予其改过自新的机会。

62、问:什么是假释?

答:假释是指对犯罪分子在服刑一定期限后,因其表现良好,提前释放出狱的制度。

63、问:什么是刑事和解?

答: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与犯罪人自愿达成和解协议,被害人放弃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活动。

64、问:什么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答: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同时提起民事诉讼的活动。

65、问:什么是刑事诉讼法?

答:刑事诉讼法是指调整刑事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66、问:什么是刑事诉讼?

答:刑事诉讼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活动。

67、问:什么是公诉?

答:公诉是指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对犯罪人提起公诉的活动。

68、问:什么是自诉?

答:自诉是指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活动。

69、问:什么是刑事辩护?

答:刑事辩护是指辩护人依法为犯罪人提供法律帮助,维护其合法权益的活动。

70、问:什么是刑事代理?

答:刑事代理是指代理人依法为被害人、自诉人提供法律帮助,维护其合法权益的活动。

71、问:什么是刑事证据?

答:刑事证据是指在刑事诉讼中,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

72、问:什么是物证?

答:物证是指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物品、痕迹等物质性证据。

73、问:什么是书证?

答:书证是指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书面材料。

74、问:什么是证人证言?

答:证人证言是指证人就其所知道的案件事实向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

75、问:什么是被害人陈述?

答:被害人陈述是指被害人就其所遭受的犯罪行为和损害情况向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

76、问:什么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案件事实向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和辩解。

77、问:什么是鉴定意见?

答:鉴定意见是指鉴定人就专门性问题向司法机关所作的判断和意见。

78、问:什么是视听资料?

答:视听资料是指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录音、录像、电子数据等资料。

79、问:什么是现场勘查笔录?

答:现场勘查笔录是指司法机关对犯罪现场进行勘查后所作的记录。

80、问:什么是检查笔录?

答:检查笔录是指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身体、物品等进行检查后所作的记录。

81、问:什么是侦查?

答:侦查是指司法机关依法对犯罪事实进行调查的活动。

82、问:什么是侦查措施?

答:侦查措施是指司法机关在侦查过程中依法采取的措施,如讯问、询问、搜查、扣押等。

83、问:什么是起诉?

答: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犯罪人提起公诉的活动。

84、问:什么是审判?

答:审判是指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的活动。

85、问:什么是第一审程序?

答:第一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第一次审理的程序。

86、问:什么是第二审程序?

答:第二审程序是指上一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进行复审的程序。

87、问:什么是死刑复核程序?

答:死刑复核程序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复核的程序。

88、问:什么是审判监督程序?

答: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依法进行再审的程序。

89、问:什么是执行?

答:执行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对生效判决、裁定进行实施的活动。

90、问:什么是民事执行?

答:民事执行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对民事判决、裁定进行实施的活动。

91、问:什么是刑事执行?

答:刑事执行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对刑事判决、裁定进行实施的活动。

92、问:什么是行政执行?

答:行政执行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行政决定进行实施的活动。

93、问:什么是强制执行?

答:强制执行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对拒不履行义务的当事人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其履行义务的活动。

94、问:什么是财产保全?

答: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为了防止当事人转移、隐匿财产,依法对其财产采取保全措施的活动。

95、问:什么是先予执行?

答:先予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行为采取临时性措施的活动。

96、问:什么是诉讼时效?

答: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行使权利,导致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的权利的制度。

97、问:什么是诉讼时效中止?

答: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因发生法定事由,导致诉讼时效暂时停止计算的制度。

98、问:什么是诉讼时效中断?

答: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因发生法定事由,导致已经经过的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的制度。

99、问:什么是诉讼时效延长?

答:诉讼时效延长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因特殊情况,经人民法院决定,适当延长诉讼时效期间的制度。

100、问:什么是国际私法?

答:国际私法是指调整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00个日常法律常识问题,涵盖了合同、知识产权、消费者权益、劳动法、税法、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民事诉讼、行政法、刑法等多个领域,希望通过这些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实际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时,建议您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得更专业、更准确的法律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猛茏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