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现状、挑战与改善建议
中国的法律援助制度是指对无法支付诉讼费用的当事人提供资金或法律帮助的一项支持制度。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旨在保证人民群众的诉讼权利,建设法治社会。 本文将就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挑战和改善建议做一个详细的论述。
一、现状
中国的法律援助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1994年。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若干意见》,从制度内涵、制度扩大、制度调整等方面对法律援助制度进行了完善和加强。2010年,我国又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条例》。此举标志着我国法律援助制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律援助体系,包括了基层法律服务所、中介机构和专业法律援助机构。截至2018年,在全国23个省市区设立了110家公共法律服务机构,涉及到十余个不同领域的法律援助。2018年之前,全国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257万件,为近9000万人次提供了法律援助服务。
但是,虽然中国的法律援助制度在数量和服务内容上已经相对完善,但在质量和效率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二、挑战
1. 实际质量参差不齐
尽管政府发明了大量的社会资金,以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但是,实际上在所涉及的人员、服务范围、机构组织等方面的质量却参差不齐。部分法律援助服务过程中出现不专业、服务态度不好、处理不恰当等现象,给需要法律援助的人员们带来很多干扰和困扰。
2. 缺乏专业人员和资源
作为法律援助的核心组成部分,专业人员和资源是制度实施不可或缺的人才和物资支持。然而,当前国内法律援助路线图上显示,较多的法律援助科研院所、普通法律服务机构、非政府组织缺乏专业的法律鉴定人员,并且缺乏相关的法律资料和技术支持。
3. 质量监管缺失
法律援助过程中的质量监管体系是制度监督和服务保障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由于缺乏合法监管机构和相关法律政策法规的制定,目前的法律援助质量无法得到完善的保障。
三、改善建议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中国法律援助制度需要以下改善建议:
1. 建立专业法律援助机构
可专业在家事、经济、刑事、商事等方面进行充分咨询、诉讼、调解等引入的专业法律机构,使得法律援助的主体具备一定的专业性和公正性,来保证业务得以更公正、清晰并尽职尽责地处理。
2. 多元化的法律援助服务模式
传统的法律援助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需要更广泛和透明的服务模式来应对和解决争议,如诉前调解、谈判型调解、仲裁型调解等。
3. 完善监管和培训法律援助机构
为了提高法律援助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必须完善机构资质认证、专业人员承诺等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
结论
在建设法治社会的过程中,法律援助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虽然法律援助制度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创建,但质量、效率和服务的协调度还有一些基本问题,在实践的时候还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因此,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改善法律援助制度,使其更完善,更专业化,更科学化。